云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平台
云平台

电瓶车管理顽疾难治东莞如何破题?社会治理专家支招

发布时间: 2024-03-26 来源:云平台

  电瓶车安全,关乎东莞市民的安全。东莞的电瓶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去年,全市共发生250起与电瓶车有关的火情。电瓶车的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以及违法改装,都可能埋下火灾隐患。

  即日起,南方都市报推出“东莞电瓶车安全之治”专题报道,从电瓶车停放、充电、销售端三方面,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目前东莞的电瓶车使用者在小区、城中村等地停放和充电的问题上仍存在哪些难点,同时窥探市面商家对于电瓶车非法改装的态度,曝光电动自行车销售源头有几率存在的问题,从而维护消费者权益及保障电瓶车的使用安全,探索适宜东莞城市发展的电瓶车安全治理之道。

  如今,电瓶车为市民出行、新业态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消防隐患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近日,南方都市报推出“东莞电瓶车安全之治”专题报道。南都记者走访发现,东莞的老小区、城中村普遍面临共享充电位紧张,甚至有“飞线”充电的状况;有自建房居民直接将电瓶车停放在室内充电,居民小区则都会存在停放点规划不足的现象。

  近年来针对电瓶车存在的种种安全风险隐患,各地虽出台了许多措施办法,但消防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目前东莞的电瓶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也面临着安全治理难题。

  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社会治理专家。专家们皆表示,应建立常态化的部门联络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如采取建立电瓶车安全治理联席会议等形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自发”的多元主体共治机制。此外,在电池生产技术和充换电技术上加强科研力度,要对安全来进行攻关,或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探索“以换代充”模式。

  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广东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专家代凯分析,近年来电瓶车作为物美价廉、实用性高、骑行门槛低、停车方便的消费品受到广大市民和新就业群体的青睐。从各地反映的情况去看,目前电瓶车消防安全治理在生成、销售、回收等环节越来越规范,然而在使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厂商或个人工作室对电瓶车非法改装问题;因集中充电装置不足或贪图方便、省钱,部分电瓶车使用者进楼入户、飞线充电、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这些行为违法违规体量大,隐蔽性强,执法成本高,引发火灾、交通事故,对电瓶车安全治理带来了较大挑战。”代凯说道。

  “电瓶车安全治理绝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基层政府、电瓶车生产销售企业、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物业公司、骑手、市民等共同参与。”代凯提出,建议由地方安委会建立电瓶车安全治理联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作为成员单位,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电瓶车安全专项整治。

  代凯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很难说有哪个城市在电瓶车的治理上做得比较成功。“即便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是否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概率或运气,说不定哪个地方就会忽然出现问题。”

  他表示,一直以来国家对电瓶车这方面的安全治理是很看重的。2022年,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加强电瓶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从加强生产源头环节安全质量、强化流通销售环节执法查处、规范末端使用环节安全管理、推进拆解回收环节安全管控4个方面提出12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

  “因此,政策制定层面是明确的,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以及市民的义务很清晰。”代凯说道。

  “问题主要出在政策执行层面。”代凯认为,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一些市民对电瓶车安全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地方政府对电瓶车安全治理都会存在运动式治理的问题——也就是某个地方出现了火灾或事故,然后各地就开展以此为教训,开展专项整治。“应当说,专项整治是必要的,在一段时间内也有效果,但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并不能保障长久。热度一过,很容易出现反复。”

  针对市民安全意识的建立,代凯建议基层政府和物业企业要继续做好电瓶车安全使用宣传教育、案例警示,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政府部门,代凯则建议健全电瓶车安全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从建设和监管两个方面用力,引导老旧小区改造,规范新建社区建设,加强智能充电设施建设、集中充停场所建设、电梯梯控系统安装等基础工作,保障市民充电需求;统筹推进生产、销售、改装、行驶、停放、充电、回收等各环节消防安全监管,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东莞市政协常委、民建东莞市委会副主委,广州金鹏(东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谭福龙律师表示,目前电动车从生产到使用面临着诸多迫切问题,包括生产质量的保障、销售流通的规范、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车主安全意识的增强等方面。

  谭福龙认为,在电瓶车安全治理上,应当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首先,各地交警应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加快开展电瓶车登记/备案管理相关工作,加强对于电动车相关法律规定的落实与执行,并开展常态化安全,培养安全用车、充电习惯。”

  他指出,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也应有所作为。“结合住宅区真实的情况,社区基层组织应积极推动协调增设安装充电设施,解决充电场所不足的问题,并在停车充电棚配置必要消防设施。大型小区、商超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停车充电棚应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实现电气火灾自动监测预警。”

  谭福龙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没有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消防单位应加强巡逻检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消除明显的安全漏洞和消防隐患;物业、居委会、村委会要重视日常风险预防,对不安全行为,如私拉电线充电、占用消防通道停车等行为及时进行劝阻和引导。

  “针对市内目前电瓶车种种乱象,东莞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关于电瓶车安全治理的行动。但总体来说,尚没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治理机制,存在改进的空间。”

  谭福龙分析称,东莞电瓶车使用量快速地增长与公共停放及充电场所等资源不足导致。加大充换电设施建设能够大大降低相关火灾事故,但需要政府统一协调,并引入社会力量。

  他还向南都记者提到了广州部分街区推动实施的两轮电瓶车综合体项目(简称“换电柜”),值得东莞学习和借鉴,因为东莞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及优势去探索电瓶车民用电瓶“以换代充”模式。目前东莞虽有这种模式,但仍不足,可以全市多普及推广。“‘换电柜’实现电车、电池不入户,充电安全风险隐患问题能得到解决。”

  “户外充电棚仍旧没办法完全消除电单车自燃的风险,换电柜可将锂电池充电时的自燃风险降至最低,而且,换电柜‘即换即走’的便捷充电方式对于追求高效率的快递和外卖配送人员来说是一个助力就业的重大利好。”谭福龙说道。

  “现阶段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如何推进与落实这些政策与法规中。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政策和条例中虽然有停放及安全的规定,但以前的小区没有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场地的规划设计。”他认为,能结合居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改造老旧小区的方案,确保独立充电车棚在有条件的小区应设尽设。同时,用好三方服务机构,免费为老旧小区安装充电设施设备,解决“飞线”充电等问题。

  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大数据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黄俊辉向南都记者坦言称,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工具,长期以来电瓶车的监管难题其实一直存在,已成为“老大难”问题。

  “应该总结、吸取这次南京事故的深刻教训,逐步提升电瓶车治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法治化。”针对电瓶车治理这一“老大难”问题,黄俊辉表示,电瓶车涉及生产、销售、使用、停放、维修等多个环节,所有的环节的治理又涉及众多部门,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工、沟通协调、联动执法就成了关键之处。

  黄俊辉认为,若仅对其中的一个环节或某些环节进行治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缺乏部门联动,难以形成政策合力,只会导致‘碎片化’治理或者‘九龙治水’的局面。这是当前电瓶车治理必须着重关注的地方。”

  黄俊辉表示,不仅是政府各个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监管权限履职,而且从基层治理的现实情况看,电瓶车的停放、充电等日常监管以及安全使用的宣传往往通过属地管理加以落实,自然需要居(村)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参与进来。此外,电瓶车行业协会也应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厂家、销售商在生产、销售、维修等环节的主体责任。

  “众多部门和单位能够最终靠建立常态化的部门联络机制形成治理合力,其中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积极发挥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自发’的治理机制。”黄俊辉说道。

  他指出,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东莞市电瓶车管理条例》之后,东莞电瓶车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过,未戴头盔、不按道行驶等行为依然不容忽视,特别是电瓶车在小区社区的停放和充电的规范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除了开展查处整治和加大处罚力度等传统手段之外,更应该借助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法与设备对电瓶车的乱停乱放、‘飞线’充电、运车上楼等乱象进行治理。”黄俊辉表示,例如,像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的部分商住小区在小区电梯中加装电瓶车AI监控系统,该系统就像“人脸识别”一样智能感应,若识别到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自动阻止电梯运行,并发出语音播报。

  他观察发现,目前东莞也有个别商住小区采纳AI监控系统这一做法,建议全市积极推广这一做法,并且在电瓶车的公共充电场所和停放场所也采用AI监控系统,用科技赋能电瓶车治理工作。

  黄俊辉还提到,要关注政策法规的执行,特别是整治工作的系统性。生产销售不符合新国标、非法改装、拼装、加装电瓶车等这些行为的隐患是最大的,必须将其作为查处和整治的重点。“整治工作决不能是‘运动式治理’,而是立足于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能因为出了重大事故就开展专项整治,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悄然无声,这样明显无法达到电瓶车治理的系统性、长效性。”

  宏远路上的台铃电动车店铺。店员称上牌后可对其提速,也可将电池改为可拆卸充电电池。

  谈及未来电瓶车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发展的新趋势,他表示,电瓶车在生产技术方面必然会朝着智能化、法治化方向发展,例如在电池故障、超速行驶、违规停放等方面的智能预警。同时安全性应该作为电瓶车生产技术的首要标准,在生产技术上必然需要更加严格的立法与执法加以规范。

  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系特聘副研究员、博士胡庆乐注意到,现今不少的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规章来规范电瓶车的登记管理和安全治理等问题,如《东莞市电瓶车管理条例》《深圳市电瓶车管理规定(试行)》《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等,广东省也计划出台《广东省电瓶车管理条例》。“可见,电瓶车的依法治理是大势所趋。”

  在网购平台输入特定字眼后,能轻易购买到电动车控制器。根据买家反馈,用其改装后速度可超过新国标限速标准两倍以上。

  “最近电池起火的问题大家很关注。现在法律和法规一般都要求电瓶车及电池不能进电梯、不能上楼。但是,电池无论在哪里始终都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胡庆乐提到,就电瓶车及电池的安全问题,国家曾专门出台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专门就充电器与蓄电池还有防火性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

  “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电池的安全性还是有待通过科学技术来进行改善,这始终都存在一个可以不断改善但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胡庆乐向南都记者表示,电瓶车的安全治理需要全社会参与,特别是电瓶车车主、生产商、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

  他提醒,车主首先要注意用车充电的安全,尤其是使用超三年的车要定期“体检”,“使用超三年的电瓶车,超过五成能检出线路老化,电池老化、鼓包、漏液等问题”;生产商则需要在安全性能,特别是电池的安全性能上尽最大力度去保证。

  五星钻豹该款车型电池位于踏板处,卖家称若买家有需要,可在储物箱再加装一组电池。

  “当然,这也要求科研部门能够多投入经费在电瓶车的安全性能研发上。行业协会也应该发挥好社会作用,要强调生产商对国家标准的遵守,及时跟进国家的管理政策信息,在合适的时候要制定比国家标准更高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并努力推行。”胡庆乐说。

  他提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是电瓶车安全治理的首要规管人,要注意在登记上牌时检查车辆及电池的安全性能,过滤掉不合格的产品;平时也要严格执法,对不遵守电瓶车管理规范的依法处罚。“要更好地协同全社会各个主体共同进行电瓶车安全治理,更多需要的是政府部门的作为,政府部门要做好领导作用,不时地进行社会面的倡导宣传,经常性地进行执法,并做到严格执法、有效执法。”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组织南城分局、道滘分局对南都曝光的6家涉事商铺进行现场检查。受访者供图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看,电瓶车一定要符合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这是目前从生产技术方面针对电瓶车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胡庆乐分析称,未来必然需要生产商、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特别是在电池容量和安全性能上继续攻关,制定更高要求的行业标准并在整个行业推广实施,然后逐渐推行成为国家推荐标准乃至强制性标准,努力减少乃至避免因车辆和电池的技术性问题而导致的安全治理隐患。

热门产品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